(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青海刚察5月23日电 (记者 李江宁)23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在青海湖鸟岛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青海湖院地合作研究开启了新征程。
据介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连续19年与中科院合作开展青海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研究。19年来,青海湖科研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青海湖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多年来,我们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研究中心、动物所、微生物所、病毒所、水生所等11个研究所展开了密切合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实实在在地建起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野外台站。今天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青海湖生态观测研究站挂牌仪式的举行,将拓展青海湖生态观测研究领域和空间,启动科研合作新模式。”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表示。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原有基础是中国科学院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基地,该基地自建立以来,开展了青海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获取了大量科研数据,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该联合科研基地站点设置无法满足当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背景影响下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文明保护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的战略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将加强青海湖流域水文气象生态研究,优化站点布局,突破现有湖泊-大气相互作用观测的限制。
“观测站将以青海湖为核心,加强青海湖流域大气-水文-生态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等科学问题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构建青海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博导、研究员司建华表示。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博导、研究员朱立平介绍,新建的研究站将以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湖流域湖面和大气能量与物质交换、陆地和湖泊水文与生态和现代沉积过程等为主要监测对象,整合现有观测资源,优化站点布局,增设观测项目,联合和吸引多家单位搭建交叉观测研究平台,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流域湖面过程和水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湖泊与气候相互作用及其对水环境、生态和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科学问题。
同时,新建的野外站也将搭建开放性科研合作观测平台,加强科学数据与观测资源的共享,注重科学传播与科普宣传,将野外站打造成集特色科学研究、高度开放合作、产生社会影响的新型野外科研观测站。(完)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
近日,深圳市司法局通过官网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燃气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
今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活动在大鹏...
日前,深圳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发布《深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
5月18日下午,2021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顺利举办,现场发布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最...
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发布了《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以下称《妇女发展规划》)《...
记者5月17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期,该局对全市道路英文标识错误展开系统排查,力争7月中旬完成...
5月17日,市文明办发布4月份城市交通文明指数。4月,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为90 75分,比2月减少0 05...
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广东省碧水保卫战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近日正...
随着全省空气质量日益提升,广东蓝霸屏已成常态。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得益于广东推进产...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并印发了《深圳市海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专项规划(2021-2025年)》,旨在...